高考从来不是一座独木桥,综合评价、强基计划、高校专项计划,这三大降分录取的特招你都了解吗?
2022特殊招生进入倒计时,3月开始,综评、强基、专项三大特招将陆续启动,综合评价信息平台汇总整理了三大特招的招生对象及报考流程,想上名校的考生家长一定要牢牢把握!综合评价招生是高考改革逐步推动后兴起的新招生模式,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广大考生家长的关注报考。
综合评价招生单独发布招生简章,考生按照要求进行网上报名申请→校测→按照综合总分择优录取。其中,高考成绩占比不低于50%。
综合评价招生院校层次包含985、211以及省属院校等,招生专业中也不乏院校王牌专业,能帮助更多考生冲刺理想大学。
综合评价招生对象主要包括以下五类考生:
第一类:综合成绩优秀类。
第二类:有竞赛奖项的考生。比如五大学科竞赛、作文、英语等竞赛;
第三类:思想品德类。高校综合评价认可在思想品德方面表现突出的考生报考,主要集中在江苏和浙江省属高校要求。
第四类:艺术、体育类。高校综合评价对艺术、体育类要求集中体现在浙江省属高校认可浙江考生的特长奖项。
第五类:具备一定外语水平。因中外合作高校的外语教学特点,会在招生时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或进行相关测试。
目前,综合评价招生分为面向多省市招生和分省招生两类,南科大、北外等高校面对全国多省市招生。而江苏、山东、上海、浙江、广东等省市院校多面向本省招生。
本文根据往年综合评价进程,梳理2022年招生流程:
各高校招生简章发布时间不一致,最早在9月发布,3-5月上旬集中发布。
高校综合评价招生简章发布后开始报名,大部分院校在阳光高考特殊招生报名平台报名,部分院校在高校官网报名。
报名截止后,高校开始审核考生报名材料和其他相关信息,确定初审通过的名单,一般在5月底会在官网或阳光高考平台公示。
6月7-10日,全国统一高考,报考综合评价的考生需正常参加高考,高考成绩是考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获得录取资格的考生在所在省市综合评价对应批次填报志愿,等待高校提档录取。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从近两年强基计划招生政策来看,强基计划主要招收两类学生:
第二类: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该类考生须在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中获得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以下简称五大联赛)二等奖及以上。
强基计划招生院校为36所双一流高水平大学,招生专业主要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专业招生。
各高校发布招生简章,公布招生计划及考生报名时间等相关信息。
考生登录“阳光高考”报名系统进行网上报名。报名地址如下:
https://bm.chsi.com.cn/
报考强基计划的考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时间为每年6月7日-8日,部分新高考省份为6月7日-10日。
(注:2021年新增校测考确认环节)
高校公布入围考生名单
高校依据考生高考成绩,按一定比例确定入围考生名单。
学校举行考核
高校考核内容包括笔试、面试和体质测试。
录取
高考依据考生高考成绩、校测成绩取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高校专项计划是国家为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让更多的农村学生上大学而出台的一项优惠政策,主要招收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具体实施区域由有关省(区、市)确定。
2021年北京大学筑梦计划(高校专项计划)录取116人,清华大学高校专项录取127人。
高校专项计划报考学生须同时具备下列三项基本条件:
(1)符合当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
(2)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在实施区域的农村,本人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
(3)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具体实施区域、资格界定等以各省(区、市)相关规定为准。
高校专项计划招生简章多集中在4月份发布,考生报名准备时间短,考生可提前准备报名材料,熟悉报名流程。
报考高校专项的考生需正常参加高考,高考成绩是考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部分高校组织校测
大多数高校不设校测。初审只审核户籍条件,符合条件就可以入围,按高考成绩择优录取。
志愿填报并录取
考生单独填报志愿,高校完成录取并公示。
除高校专项计划之外,针对农村地区考生的特招政策还有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这两种招生方式不需要考生另外报名。在志愿填报时选择对应的志愿批次即可。
如果您觉得文章有用,欢迎分享或点赞~
※声明:本文素材来自网络。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